古刹表演街区起舞环境舞蹈展演走到市民身边
环境舞蹈《猫和老鼠》剧照。刘梦涵摄
在古刹中看舞蹈表演,让行进的舞蹈表演在文化街区与市民互动……昨天,中国舞蹈家协会2023年环境舞蹈展演在石景山区拉开帷幕。12个风格各异的舞蹈节目在承恩寺、模式口文化街区和法海寺接连上演,舞蹈突破剧场,走向了人文景观,走到市民身边。
中国舞蹈家协会环境舞蹈展演自2018年开始举办,今年的展演打破了以往以工业建筑、自然景观为主的环境设置,走到历史悠久的人文建筑和文化街区中。
承恩寺大殿前的空地上,一位男舞者“背着”一个圆形道具做成的“壳”,在砖石地上演绎着《蜗牛》。汤成龙是《蜗牛》和《观》这两个作品的编导,演出中,他也饶有兴趣地观察着自己的作品和这座古刹之间碰撞的火花:“这两个节目已经是成型的,但在这里演出,《蜗牛》更有力地表现出舞者与地面的接触,《观》放在大殿前面,背后是古建筑,左右有两块碑,桌子就放在中间,给人很不同的感觉。”
在承恩寺的展演包含7个作品,在不同的点位看完不同的舞蹈表演,就绕着古刹走了一圈。展演的第一篇章结束后,观众走出承恩寺,沿着模式口文化街区向西而行,表演就在行人如织的路上开启。
忽然,经典音乐剧《猫》中《回忆》的片段响起,一群身穿红粉色衣衫、将脸化装成老鼠模样的女舞者在道路中间亮相,不一会,装扮成猫的男舞者在道路一侧的台阶上现身。在这个《猫和老鼠》的舞蹈中,男舞者和女舞者一会儿两两起舞,一会儿分两队走到街的两边,在古街区的台阶与道路上演绎喜怒哀乐。
路过的行人纷纷驻足,有正在遛弯的大爷大妈,也有来逛街区的年轻人,还有不少快递小哥也停了下来,向演员队伍的方向张望。一个节目结束,人群行进的方向中马上有另外一个节目开始表演。前一个节目参与表演的舞者,也化作观众,在人群中快乐地拍手。《猫和老鼠》节目结束后,舞者方正言和小伙伴们在一家古香古色的店前合影,“在这里表演太沉浸式了,和观众距离这么近,都能看到他们脸上的反应。”家就住在模式口附近街区的张大爷也看得兴高采烈,“我第一次看到家门口有这么多人跳舞,希望他们常来,让我们街区的文化和历史有更多人知道。”
作为此次环境舞蹈展演的第三篇章,舞蹈《莲花》在模式口文化街区不远处的法海寺上演。院中正殿前,古树白皮松之下,时而一声鸟鸣,典雅庄严的《莲花》更显得意蕴悠长。“环境舞蹈展演走出剧场,环境变了,整个氛围就变了,作品会与新的环境产生新的关系与连接,这非常有趣。更重要的是,它能把舞蹈艺术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拉近。”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研究员卿青说,她期待着看到更多环境舞蹈演出,尤其是舞蹈家在环境中的即兴创作。
据悉,本次展演由中国舞蹈家协会、石景山区人民政府主办,也得到了北京歌剧舞剧院、西安歌舞剧院、香港舞蹈团等机构及北京闲舞人工作室、颜荷舞蹈剧场等新文艺群体的支持。
emsp;emsp;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