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果走俏高端市场中国猕猴桃事业奠基人黄仁煌80岁再创业
我国是猕猴桃生产大国,果园面积与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但与此同时,进口量也同样位居世界首位。2024年元旦,位于武汉蔡甸的一个猕猴桃基地,凭实力“圈粉”,靠技术“破局”,产品走俏高端水果市场。果园主理人是中国猕猴桃事业奠基人、国家猕猴桃种质资源圃的创始人黄仁煌,今年已89岁高龄。
80岁再创业,历时8年养地、选品、种植,最终走向市场的“慢心良田”猕猴桃,受到消费者热捧。黄仁煌说:“我希望能够把这么多年研究得出的经验,在市场的第一线来运用推广,为猕猴桃产业持续做出贡献。”
让“中国的果”有了“中国的权”
猕猴桃起源于中国。1904年新西兰从湖北宜昌引种后,不断扩大种植规模,逐步成为猕猴桃生产和贸易大国。
我国虽然拥有丰富的遗传种质资源,但从基因资源中分离出的基因和培育的品种相对较少,很长一段时间既不受国际专利保护,水果质量也不好。我国少数种植户曾尝试种植新西兰等国的品种时,却因侵犯专利权而遭受惩罚,导致了“种中国的果,侵外国的权”的尴尬局面。
1978年,黄仁煌作为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研究员加入全国猕猴桃种质资源普查的工作,并于1979年建立了面积为2公顷的猕猴桃种质资源圃。猕猴桃分布在野外的深山中,为了收集宝贵的种质资源,黄仁煌和团队成员爬山涉水,无论是悬崖峭壁还是沟壑深渊,哪里有猕猴桃,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尽管经常遭遇困难和危险,但黄仁煌和同伴们从未退缩过,最终选育出“武植3号”“金桃”“金艳”等一系列享誉中外的猕猴桃优良品种,并进行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其中,“金桃”品种首开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农作物实现全球专利转让使用的纪录。猕猴桃在科技上实现了“走出去”,“中国的果”终于有了“中国的权”。
让猕猴桃科研成果推广应用
无论是退休前还是退休后,黄仁煌都在专心做“把猕猴桃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工作。他先后在湖北大山深处的建始县和利川谋道镇兴隆村、河南西峡县、陕西省的猕猴桃种植基地等地,为贫困山区和贫困农民培育优秀猕猴桃种植能手和土专家,助力脱贫攻坚。
为解决平原种植猕猴桃的难题,2015年,黄仁煌选址武汉蔡甸基地,开启为期8年的种植试验,研育出了抗水涝的种植方式;通过品种之间的杂交研育,解决了让许多果农闻之色变的溃疡病难题。
“这是东红,金果红心,果香独特口感好,富含花青素,是我们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的专利品种,荣膺2019柏林国际果蔬展金奖。”黄仁煌指着猕猴桃娓娓道来。他表示,国内现在猕猴桃市场更多还在低价竞争,要把中国从猕猴桃大国变成猕猴桃强国,那就应该从自身做起,不断去研究、去实验更好的中国特色的种植标准。
“好土地才能种出好果子。”黄仁煌说,全程采用科研标准的生态种植,前3年,只种黄豆,种而不收,还绿入土,滋养耕地。2018年,黄仁煌从51个品种中选取最适合平原生长的品种开始产业化种植。一颗优质的猕猴桃,要有严苛的种植标准,基地采用“三段式”嫁接,高抗培苗;规范种植养护根基,使用有机生态肥,确保对土地“寓养于耕”;清洁水源灌溉,杜绝污染源侵害,环境、土壤、树体传感器即时检测,确保猕猴桃时刻处于最佳生长状态。种苗定植后,树体历经4年营养生长,第5年初步挂果。
科研人的坚守和原则
好的猕猴桃,种植和采摘都需要高成本。种植的成本在于采用生态有机种植、规范养护,采摘的成本则来自于高成熟度采摘带来的人力成本、管理成本和果子损耗。
“不能早采,得树上自然7成熟采摘,中华猕猴桃红心需超过167天,中华猕猴桃黄心需超过200天,让猕猴桃在树上吸收到足够多的养分。”黄仁煌说,树上达到的成熟度,决定了猕猴桃的风味上限。成熟度越高的果子,汲取到的养分就越多,果肉密度更高,风味也更好。
“为了达到黄老的这一标准,基地的猕猴桃上市期晚了一个月,错过头茬售卖期。”一位基地工作人员说,自然熟意味着在果子的幼年期、成长期和成熟期都不能使用化学药剂控制果子的生长,虽然有经济损失,但大家都尊重老先生的坚守和原则。
“我是共产党员、是科技工作者,只要科学知识和技术还能为社会服务,我就能守着这些猕猴桃!”黄仁煌这位曾获国家科技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植物园终身成就奖等诸多荣誉的老者说。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