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品消费网-> 热点 > > 内容

中新武威观科技赋能“薯”势旺“链”动乡村经济兴

时间:2025-04-24 12:29  | 来源:中新网甘肃  | 阅读量:13398   

四月凉州春风渐暖,近日,笔者跟随农技中心专家走进武威市凉州区马铃薯产业发展及产业集群示范园,探访农业科技助力马铃薯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走进示范园甘肃盛世硕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组培实验室,泛着蓝光的工作台上,工作人员正用镊尖将0.3毫米的马铃薯茎尖精准分离。“这是‘甘农薯7号’脱毒育苗的关键环节,病毒脱除率超99%。”技术人员介绍道。转入日光温室大棚,务工村民动作标准规范,按照马铃薯原原种培育要求将马铃薯苗栽进“黑土地”。

凉州区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张生瑞说:“2025年凉州区计划种植马铃薯8万亩,共落实示范点15个,面积2.047万亩。截至目前,种子、农资调研储备、农机具检修调试正在有条不紊进行着。通过签订订单,建设标准化基地,开展机械化服务等方式,鼓励企业建设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逐步形成了‘基地+公司’的产业化订单发展模式,稳步扩大了马铃薯种植规模,提升马铃薯种植的规范化程度,促进龙头企业壮大与农民增收,实现了优势互补、产销对接,形成带动规范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的组织机制,构建了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沿着实验室到大棚的科技育种路线,凉州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基因密码”逐渐清晰。在占地2000平方米的组培车间,万株脱毒苗在恒温光照下积蓄破土的力量;移栽至温室后,这些“科技种苗”经过60天生长即可产出拇指大的原原种。甘肃盛世硕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梁栋说:“去年在发放镇种植1860亩马铃薯,经过省种子站和农业农村厅马铃薯研究所的测产,最后的结果达到了每亩5.8吨,收获非常的丰厚。”

从显微镜下的脱毒苗到万亩连片种植带,科技与产业的“双螺旋”结构持续释放能量。在张义镇马铃薯绿色生产基地,植保无人机掠过泛青的薯田,传感器实时回传土壤墒情数据;黄羊镇工业园区的气调库内,加工薯正通过智能分选线“排队”进入恒温仓储。随着15个示范点全面启动春播,凉州正以“企业建基地、基地联农户”的模式,串起组培育种、机械种植、订单收购的完整链条。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热门头条

微软Win10/

 ,SimonAaarons和DavidB...

谷歌Bard开始

 ,据外媒报道,在OpenAI训练的人工智...

少先队队歌、共青

 为进一步推广和宣传国家通用手语,帮助更多...

五一去哪旅游最合

 摘要大家好,小号哥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五...

腾讯游戏首次接入

 腾讯旗下战术竞技手游《和平精英》宣布,将...

蔚来CFO:非常

 ,据彭博社消息,蔚来首席财务官奉玮表示,...

2023年闰二月

 今年是比较特殊的一个年份,它会有一个闰月...